2016-01-06
一個健全強大且持續增長的生產體系,是就業、稅收、教育與社會福利的基礎。良好的教育與福利體系會反過來成為加強經濟增長的條件。因此,社會民主黨的經濟策略是要創造一個讓產業經濟、就業與稅收福利三者正向循環的模式。
近二十年來,國、民兩黨主政下的經濟發展策略相當雷同:
一、挑選特定出口產業,以租稅減免、國家補助、低利融資等政策予以鼓勵,造成量產掛帥、追逐低生產成本的企業獲利模式。二、以工業區開發、優惠電價、水資源調配等政策,鼓勵高耗能產業,帶來環境破壞、農業萎縮、土地剝奪等副效果。三、以自由化之名,將特定公共服務或建設私有化、財團化,造成受雇階級生活成本大幅提升。四、維持土地房產的超低稅率、放任大量資本湧入房地產市場,土地高度商品化帶來的投機炒作,不但傷害平民的住居權,特殊高獲利更讓企業資本趨之若鶩,扭曲了正常的生產性投資。五、政策大幅向大型企業的利益傾斜,忽視中小企業產業培植、資金成本、人才與技術創新的需求。
社會民主黨認為,這些老舊的經濟發展策略必須被完全打破、全面翻轉。
台灣的經濟發展,必須破除長期以來強調明星產業、犧牲總體利益、忽略社會需求的模式,進一步改變舊體制當中的政府、企業角色。台灣必須建立「社會經濟」體制,政府需引導市場,以建構對創新模式有利的環境,並且訂立合於進步價值的規範法規。企業的新經營模式,對外遵守進步法律並擔負社會責任,對內與勞動者共享經營管理權力與企業盈餘,以實現共榮共有共享精神的新經濟體制。
社會民主黨認為,應該立法管制資本移入和移出,監督資本流動,防止投機炒作、保障勞工權益。我們還應立法規範對外貿易談判、訂定自由貿易損害協助法,保護農業、農民與勞工。以糧食自給率管制農地使用,避免農地流失或休耕。水資源的再利用與都市涇流的低度使用,突顯台灣水資源政策的缺失,不僅需要節流,也需適當的開源。水資源的分配應該要有在地民主的機制來決定,而非現行僅由水利會決定。同時,以良好的國土規劃,降低城鄉發展差距。
可長可遠的新經濟模式,將以社會需求導向為動力,以技術與社會創新為核心角色,以社會民主價值(勞動權、分配正義、福利與社會安全網、環境正義)為基礎,考量國際市場經濟的限制(地域條件、國際環境、貿易定位),在創新科技人才研發文化、政府治理與政策、社會連結和合作事業模式上進行突破。所謂「社會需求」產業將連結以下社會民主價值:性別平等、就業、長照、托育、住房政策、租屋政策、青年就業、友善農業、食品安全、小農經濟和環境創新。
社民黨主張經濟發展應該與社會正義、社會團結與永續發展並行。具體建議如下:
一、公平課稅,建立經濟平等的社會:經濟平等是民主政治的必要基礎,建立合理賦稅制度後,讓經濟發展的成果得以公平分配,共同承擔責任,共享經濟成果。
二、政府對資本嚴格管制:避免公共服務事業的私有化。制訂嚴謹的反壟斷法令,防止資本控制市場。立法管制資本移入和移出,監督資本流動,防止投機炒作。
三、建構企業的新經營模式,對外遵守進步法律並擔負社會責任,對內與勞動者共享經營管理權力與企業盈餘,以實現共榮共有共享精神的社會經濟體制。
四、發展以回應社會需求為主的合作經濟,以在地產業鏈為軸心,走向產業團結。建立能夠讓台灣人民在地成長、在地就業、在地安老的產業。發展性別平等、住房正義、綠色經濟等在地產業,例如長照、托育、租屋平台、友善農業、食安、小農經濟等回應社會需求的合作經濟。
五、培育以創新為競爭標地的產業:改變現有創新補助模式,從創業發想時期開始鼓勵創新。統整現有散落各部會的創業輔導政策,建立單一統合機制。
六、經濟轉型中的農業升級:政府應立法規範對外貿易談判、訂定自由貿易損害協助法,保護農業與農民。以糧食自給率管制農地使用,避免農地流失或休耕。另應積極投入農業創新,推動友善環境的農業轉型,健全農業金融體制、產銷體系,以穩定農民生活。
七、發展綠色產業替代污染性工業,以環境永續為經濟發展前提:政府應積極制訂綠色產業發展政策,嚴格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協助污染性工業轉型。
八、重視國土規劃與土地政策,追求區域均衡發展,防止土地投機炒作。
九、以教育制度革新為社會經濟後盾:國家對公民教育的責任,是培育具有人文關懷、宏觀視野、創新思維和研發能力的下一代,並賦予社會流動的機會。我們應降低高等教育學費、逐步達成高等教育免學費的目標。在全球化的年代,我們需要更具啟發性及資源分配更公平的教育制度,為社會革新和新世代的社會團結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