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大選政見草案

進議會,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更好的臺北!

臺北是臺灣的首都,更是一座年輕人揮灑才華、追逐夢想的城市。年輕人為這座城市貢獻了無限的創造力、生產力與生機。但對於不管是土生土長,或是遷移到到臺北的年輕人,臺北的生活型態並不友善。

在臺北,房價是天文數字,物價全臺最高,就算已經打消了買房的念頭,光是食宿、交通費用都得每個月省吃儉用才得以維持,更遑論好好生活應該有的休閒或者是發展。

面對臺北對年輕人的不友善,社民黨主張要從「好生活」、「要正義」、「有尊嚴」、「要透明」四大面向改變,讓臺北也成為年輕人可以好好生活、實踐夢想的城市。

年輕人作為勞動力提供者,將同時面對老人、小孩以及工作三方面壓力。被歸類在「好生活」項目下的政見,就是為了緩減這些壓力。社民黨認為,好的勞動條件以及完善的照顧體系,是一個年輕人能否過上有品質好生活的第一步改革。

「要正義」談的除了是都市生活空間、都市更新議題的種種規劃外,核心價值在於對居住權的保障。居住權是否能夠受到妥善保障,不僅攸關生活品質,甚至是生命的維持,尤其對於沒錢買房僅能租屋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

「有尊嚴」指的是對性別平權、主權,以及動物權的維護。長期以來有太多年輕的心靈因為自己愛誰、認同什麼樣的自我而受苦。甚至,就連對國家與主權的認同在這座城市都沒能受到應有捍衛。但,除了力促臺北成為性別友善之都,並為臺灣主權把關外,社民黨認知到還有一群動物與我們共享生活空間,舊有倫理觀念應受重劃,讓每個個體都同享尊嚴。

「要透明」,是社民黨對政府資訊公開接受檢視的堅持。社民黨強調,從政是為人民服務,而非政客牽引政商關係、彰顯特權的管道。

「好生活」、「要正義」、「有尊嚴」、「要透明」這四大面向,是社民黨提交給臺北的市政新藍圖!社民黨候選人們袖子都捲起,讓我們一起追求一個不一樣的臺北!

【好生活】

一座美好的城市,老人小孩有照顧,青年勞動有保障

爭取勞權,決不退讓

全臺灣約有79.34%的從業人口為受雇者,若以臺北市為例,則有高達85.78%的從業人口為受雇者,臺北的勞工比例相對是高的。因此,社民黨主張,臺北市應成為一座友善勞動的城市。積極保障勞權,就是積極保障臺北市廣大勞動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

「勞檢員額應充足」

社民黨主張,勞檢員額的充足,是落實勞動檢查的第一步,唯有充足的人力才能夠做到確實的勞檢。目前北市儘有42位勞檢員,面對130萬的勞動人口,社民黨主張,應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對已開發國家的建議——勞檢員額與勞動人口比例達1:10000,在4年內增額至130位勞檢員。

「勞工申訴不怕被點名作記號」

社民黨主張,為提升勞檢品質,應強化申訴勞工資訊保密機制,並發放獎勵金鼓勵吹哨人。

「北市府不得採購違反勞動相關法令之廠商」

社民黨主張,未來在臺北市政府所有採購發包標案中,明訂:「曾經違反《勞動基準法》、《職業安全衛生法》、《性別工作平等法》之事業單位及事業主(包含公、民營事業單位、各類社團法人及財團法人),在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公告違法日期後推三年內,不得參與投標。」

「北市府應降低約聘僱比例,且應與公務人員 相同福利」

據統計107年3月,臺北市政府各機關所使用的約聘僱人員有1943人。所謂公部門的約聘僱人員,其實也可以說是勞動法規的棄民,既不適用《勞基法》也不受《公務人員退休法》保障,唯一能夠適用的《公務人員保障法》也規定模糊、法制化程度低,常因隸屬機關的不同而在享有的保障上有所差異。社民黨主張,北市府應針對市府內約聘僱人員劃定歸零期程,並讓從事相同勞務者享有相同的待遇、福利。

一座美好的城市,要有完善的照顧

在臺北這座受僱者人口如此密集的城市裡,老人和小孩的照顧需要政府提出具體的長照與幼托政策,以為同時需要全職勞動,回家後還要扮演起照顧責任的辛勤勞動者分攤重擔。北市雖有全國最豐富的資源,然而長照與幼托公共化的比例偏低,造成年輕人的沉重壓力。

「公共照顧服務七成以上」

截至106年7月為止,臺北市0-2歲嬰兒有50,749名,北市提供36處社區公共家園,共432個名額,覆蓋率0.8%。公共幼兒園覆蓋率19%。社民黨主張國中小盤點空餘教室辦理0-6歲孩子照顧體系,讓目前「公共家園」與「公共幼兒園」所提供的照顧服務得以相互銜接、擴充,並以社區共管力量,結合資源共享、弱勢扶助精神,營造對幼兒、教育者、家長三方共好的社區托育服務。以0~6歲兒童進入公共化托育體系比例達七成以上為目標。

「強化托育及教保人員工會」

目前臺灣私立幼兒園勞動環境不佳,違勞動法令狀況約達三分之二,除應強化托育工會,保障教保人員之勞動權外,應加強勞動檢查,提高勞動教育,以確保幼托服務之品質。

「要優質且平價的長照」

建構社區、優質、平價的長照服務體系,並且定期辦理照顧工作者勞動條件調查,兼顧服務使用者、照顧工作者、家庭照顧者三方之權益。

「增加喘息服務提供量」

台北市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但照護中心數量逐年減少、可收托比率減少,意味著在家照顧的比率增加。對此,社民黨主張,針對輕中度失能者,政府提供之喘息服務應由一年14天增加為一年24天,使照顧者能每兩週能休息一天;針對重度失能者,社民黨主張政府應提供每週一次的喘息服務,並納入外勞聘僱家庭,舒緩照顧者家庭及勞工龐大的照護壓力。

「建立照顧者喘息服務分級制度」

一直以來,政府規劃的長照政策是以被照顧者為主體來設計,卻沒有將照顧者的需求納入,喘息服務的提供雖號稱為照顧者減輕負擔,卻沒有考量到照顧者不同的需求,例如40歲的照顧者和70歲的照顧者需要的喘息照顧服務是不同的。社民黨主張,台北市政府應依據照顧者的健康狀況、社經地位及每週照顧時數,建立照顧者的喘息服務分級制度,唯有量身訂做,才能真正體恤民情。

「推動外籍移工醫療支持系統」

社民黨主張,推動台北市衛生局與里辦公室合作,教導外籍移工台灣的醫療體系知識,否則許多移工背負著帶老一輩看醫生的重擔,卻因人生地不熟,無法順利完成任務;或者,許多外勞領有台灣健保,卻不知該如何使用、為自己爭取權益。社民黨主張,真正的社會民主是讓所有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皆能被妥善照顧,而外勞長期參與台灣的銀髮照顧,他們的福利,不該被漏接。

「改善照顧服務員勞動條件」

長期以來,台北市照顧服務員培訓後媒合率低,現職照顧服務員流失率高。目前台北市照顧老年及失能人口的居家照服員僅664人,以3年後失能人口至少有12萬6390人為基準,依照衛福部照服人員、失能人口比例1比18計算,比起3年後預估需7022位居家照服員,缺額達6358位。社民黨主張,台北市政府應積極改善照顧服務員勞動條件,規劃多元升職管道,否則再完善的規劃、再充足的財源,沒有人力,一切免談。

【要正義】

一座美好的城市,是一座保障城市中人們生存空間的城市

「弱勢者居住權要保障」

社民黨主張,都市更新的目的在於促進公共利益,但有兩類在都市更新過程中所受衝擊最為顯著的群體,卻時常無法受到公眾關注:其一為弱勢居住者,其二為無住宅所有權者。然而,都更條例並未規範都更實施單位有義務對弱勢居住者做出安置,更不用說那些在受都更地區內並未擁有建物財產權的住戶。這些並未擁有建物財產權的住戶對於都更計畫毫無置喙餘地,只能接受迫遷的命運。然而,當一個人、一戶家庭失去居所,伴隨而來的負面影響將難以想像。居住權是基本人權,都更實施單位應在計畫施行前提出相應的安置措施,不論是弱勢住戶,又或者未擁有建物財產權的住戶都該受到居住權保障。

「都市樣貌住民決定」

社民黨主張,既能夠促進公眾利益,又與在地生活有所連結的都更最佳可能解,正是『自主都更』的推行。所謂自主都更,就是排除建商角色,由地主、住戶依照在地需求自行辦理的都市更新。

「市府成立自主都更基金」

社會民主黨主張,由於辦理自主都更首先將面對的兩大難題在於資金短缺與專業缺乏,臺北市府應建立基金,以提供貸款、估價,以及專業人力支援。

「每一個開發案都需要有都市設計」

社民黨主張,每一個開發案都必須提出完整的都市設計。都市更新需要整體性規劃,若缺乏將都市作為整體的考量,將無法提出真正促進居住者生活品質的都更方案,而是失控、被資本牽著走的營利路線。

【有尊嚴】

一個美好的城市,是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主體,都能過得有尊嚴。

打造臺北市為性別友善的所在

這個社會的組成是如此多元,每個人的差異性該如何受到完整照顧,作為首都的臺北無法回避這項問題!社民黨主張,我們應共同攜手打造一座每個人都能夠自在生活的城市,不論性向、性別氣質、性別認同,都能夠在臺北市過得舒服、安全且尊嚴。

「不讓制度製造單親家庭」

目前同性伴侶在臺北市已可以透過註記方式取得伴侶身份,然其生、收養的孩子在法律上依舊只能擁有單親。社民黨主張,能否擁有雙親攸關孩子權益,應開放同樣透過註記,讓同性伴侶家庭孩子得以擁有雙親。

「同性伴侶權利比照異性伴侶」

社民黨主張,同性伴侶應比照異性伴侶辦理幼托福利、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假。

「性平教育,交給專業的來」

社民黨主張,性別平等理念與知識的吸收攸關學生權益,不該受到隨意剝奪。堅持性平教育回歸教育者專業,捍衛學生權益。

「增設性別友善空間」

社民黨主張,除了身障者應享有無障礙設施的協助。不同的性別表達者也應享有性別友善的通用設計 ,讓跨性別群體在各種公共空間都能自在生活。

首都堅守臺灣主體!

「把關首都門戶」

社民黨主張,由於中國並未放棄武力犯臺,且不時迫害人權,應全面檢視臺北市各級單位與中國的交流活動,並禁止公職人員接受中國官方招待旅遊。與中國的交流該有比與其他國家更充分的理由,無法說明確切理由的「統戰團」應被避免。而公職人員代表國家,本不應該接受對臺虎視的中國官方招待旅遊。藉由這樣的把關,除了捍衛臺灣主權外,亦得以做到刪減浮濫預算,讓納稅人血汗錢不淪為官員吃香喝辣公款。

打造臺北市為動物友善的所在

同伴動物:
「山區TNS,市區TNVR」

社民黨主張「山區TNS,市區TNVR」計畫,認清地域特性、分頭並進,才能在原地放回流浪貓狗的同時,不造成野生動物的損傷。 * 註: TNS為捕捉、絕育、收容(shelter)

「開設飼主教育課程」

社民黨主張,推動動保團體與寵物店家、公私立收容所合作,開設飼主教育課程,強化寵物與飼主之間的互動關係,減少飼養不當問題,以及避免寵物行為超出飼主負荷。

「建置『收容所雲端預警系統』」

社民黨主張,建置「收容所雲端預警系統」除了有利於掌握公私收容所收養密度及動物健康狀況之外,更可增加待認養動物之曝光率,確保貓狗在找到新主人之前,能免於不當飼養的惡夢。

「成立動保基金,推動動保警察」

社民黨主張,成立動保基金,推動專業人員擔任動保警察。成立動保基金,推動專業人員擔任動保警察,提高非法寵物業者行政裁罰執行比例,以真正保障動物權利。

「一校一校園犬,一社區一社區犬」

社民黨將推動「一校一校園犬,一社區一社區犬」,4年內達成北市20%的學校飼養校犬貓。理由在於,自106年2月零安樂死實施,至107年6月,臺北市動物之家有70%的時間處於超收的狀態,其中更有收容量近200%。目前,臺北市僅5.71%學校(16所)飼養校犬貓,為六都最差的。

「一區一狗公園」

社民黨將推動「一區一狗公園」,4年12座,讓狗狗優游自在!目前台北市只有兩座狗公園是非常匱乏的。資料顯示,新北市有15座、香港有35座,日本大型狗公園也有12座,臺北市應該要更積極點。

經濟動物:

許多臺北市居民雖然關心動保,卻少有民眾認同農場動物福利的重要性。然而動物以人道的方式所飼養,其品質也會反映在所生產的產品上,政府應帶頭揭開常民飲食背後長年的虐待,推動民眾願意以更高的食安及福利標準,促進飼主轉型。

「開設動物福利相關課程」

推動動保團體與里辦公室合作,在社區內開設動保福利及食品安全課程,提升公眾動物福利意識。

「市府採購動物友善產品」

臺北市政府帶頭採購符合動物福利標準生產之產品,使飼主更願意以人道方式生產。

【要透明】

一座美好的城市,是政府公開透明、嚴拒黑箱流程。

「不當喬王議員」

身為議員,主要任務在於監督市政的落實,而非喬違建、喬病床、特權銷罰單。社民黨候選人承諾,當選後專心監督,而不東喬喬西喬喬!

「拆弊蛋行動,即刻啟動」

臺北市政府從未檢討錯誤選址的決定、從未說明持續與被檢調起訴的財團合作的合理性,與遠雄「多次磋商」的內容也沒能讓市民們知道。社民黨主張,臺北市府應立即與「遠雄」解約,並公開所有會議資料,最後透過公投讓臺北市民決定巨蛋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