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菡芸|中正萬華

2018-08-26

學歷|
臺大政治系、社會系雙學位


經歷|
曾任臺大學代會副議長
好生活協會辦公室主任
立法委員參選人范雲團隊助理

 

簡介|
「二十六歲,蹲點三年,我要參選市議員」 我是許菡芸,2015年從台大政治系和社會系畢業。不過,我和99%的同學不同,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在社區,和社民黨的夥伴一起從台北開始蹲點服務。我相信,政治不能只存在課本理論、或口水辯論之中。政治,應該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這是我的熱情所在,也是我投入基層的初衷。

 

個人政見|摘要

 

個人政見|詳述


【好生活】


  政治,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既是社民黨的理念,也是菡芸心中的理想政治。其中,居住、交通與就業是一般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核心,更應當被妥善重視。

一、體檢危險老屋,保障居住正義
  身為台北市最早發展的區域,許多的老屋都座落於中正萬華。尤其是萬華區,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高達七成以上房屋屋齡超過三十年,不但建築結構不穩,早期建築防火設備不足,導致萬華成為全台北市火災死傷人數最多的地區。所以,許菡芸認為,政府應落實老屋健檢政策。同時,不能「只有健檢,沒有治療」。一旦檢查結果有安全疑慮市府應當積極提供修繕輔導與補助,協助民眾住得安心。
  此外,菡芸力推居住正義,認為每個市民都應該有個能遮風避雨的家。當今公宅除了租金價格依然不低,一房難求也是困境。因此,菡芸主張推動住得起的公宅,應以30坪兩房一廳為單位,以每坪10萬建價計算成本為建價3%實際租金(不含管理費)每月應為7000元,較現行市府公告定價更為優惠,也才真正讓青年、小家庭得以負擔。此外,針對私有空屋應透過包租代管空屋税等方式,降低空屋率,讓每個人能有尊嚴地在台北生活。

二、完善交通規劃,確保機車族權益
  台北市所制定的十年交通計畫中,多以汽車為主軸,僅有兩頁草草提及機車,與人口及車流量完全不成比例。事實上,萬華區作為全台北市機車擁有數最多的行政區,共有八萬多台機車卻只有三萬多個合法停車位,造成停車格一位難求。
  許菡芸認為,民眾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不應該再為尋覓停車位所苦,更不該在人行道上與輪椅、娃娃車爭道。因此,政府應按人口比例與機車擁有數為基礎增設適當的停車格確保每個人都能找到停車位
  此外,當今交通規則缺乏考量機車族的需求。舉例而言,內側車道禁行機車以車種而非車速分流反而增加機車族的行車危險。由於外側車道常需與公車、右轉車、臨停車爭道,成為造成車禍的主因之一。另外,強制兩段式左轉也不符合所有路段的用路需求。當騎士直接面對直行車、待轉區過小等問題,都讓事故機率飆升。因此,許菡芸主張,政府應重新檢討交通政策將機車族的需求納入決策依據考量路段差異差別規範,以保障每一位用路人的安全。

三、落實勞動檢查,照顧勞工生活
  目前台北市勞檢處的僱員僅52人難以協助全市130萬名勞工和國際勞工組織每萬人應聘一名勞檢員的標準相比根本無法有效督察台北市23萬間企業。勞動局對於單一企業屢次違規也未有高額裁罰,無法有效控管。甚至因系統建置不全,有越罰越輕、裁罰標準前後不一等問題。
  對此,許菡芸主張,北市府應增聘足額的勞動檢查員,並建置有效檢查系統。針對婦女、青年、勞工在勞動市場所遭遇的歧視與剝削進行督察,對違規企業進行有效懲處。盼在四年內逐步聘任至少130名勞檢員擔負勞動檢查的責任,以保障勞動條件正常化。


【推觀光】


  根據市政府統計,中正區古蹟數量為全市之冠;而萬華區的西門町龍山寺更是台北市的重要觀光景點。因此,觀光作為區域發展優勢,許菡芸主張政府應當加強推廣,結合在地文化,發展特色旅遊。

一、合理配置周邊設施,確保觀光品質
  西門町、龍山寺作為台北市重要觀光景點,卻缺乏完善的周邊設施以服務遊客。許多外國旅客表示因路標不清而被迫迷路、繞遠路,旅遊的品質大幅下降。此外,垃圾清理看似小事,卻也高度影響旅遊心情。街道上日益減少的公共垃圾桶造成遊客難以棄置手上垃圾,破壞旅遊體驗。
  有鑑於此,許菡芸主張妥善設計觀光區周邊設施針對旅客需求增設清晰路標與說明手冊,除特色建物外,一併以各國語言介紹周邊傳統美食、特色商店,擴展觀光市場;同時精準估算行人流量合理配置行人垃圾桶,提升市容品質及整體觀光體驗。

二、推廣多元文化,鼓勵創新觀光
  台北城南的古亭和中正區一帶,是獨具特色的山水寶地。由公館寶藏巖及蟾蜍山一帶,沿汀州路往西,包含芳蘭厝、嘉禾新村、古亭庄長慶廟、崁頂地區等地,皆曾是閩客融合的重要聚落,極具文資保存價值。台北城西的萬華及加蚋仔(南萬華)地區,不僅擁有密度最高的宮廟,更以「加蚋仔三寶」(茉莉花、麻竹筍和豆芽菜)聞名,是市場批發及過去印刷業的重要產業聚落。今日已有多個社區組織,投入街區活化、老街記憶保存,以及結合宗教習俗的特色活動。包含貴陽第一街、青草巷、青山王祭、南萬華貓蹤串連等。
  這些獨樹一格的生活特色,今日應鼓勵青年新創重新打造以產業和文化記憶為基礎的商業產品,例如將茉莉花融入法式甜點,或藉由多國語言觀光導覽,帶動在地老店及二三代返鄉開業的成長等,讓中正萬華透過觀光軟實力,同時保存文化及發展在地經濟。

 

【挺社福】


  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台灣逐漸邁入高齡社會,老年照護成為重大議題。同時,少子化背後也反映著對於年輕族群而言,育兒的艱辛與無助。而除了長輩與幼兒外,身處各種不利結構下的弱勢族群也需要政府的照顧。
  根據台北市政府106年的調查報告顯示,萬華區是全台北市老化程度最嚴重的行政區,老年人口比例高,幼年人口比例低,可見對於長者長期照護的需求相當龐大,但醫療資源卻是全台北最少,顯見比例失衡。同時,萬華區的弱勢人口如中低收入戶也是全台北市最多。而中正區的扶養比高居全台北第二,青壯年人口所需負擔的照顧壓力大,加上市中心高昂的生活費與學費,使大家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
  這些困難與需求,許菡芸都看到了。因此,許菡芸主張,政府應該更加重視社會福利制度,從軟體與硬體兩方面下手,編織一張緊密的安全網,接住每個有需要的人。

一、支持社區組織,強化協調系統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只仰賴政府端的社福機構,難免有所疏漏。透過更細緻的社區照顧,才能接住每一位需要的人。
  事實上,萬華在地早就有許多蓬勃發展的社福組織,提供獨居長輩的共餐、無家者的協助等。對此,菡芸主張,政府應在長照ABC的基礎上積極成立C級(社區型)的小型據點,並且協助不同社區組織間的協調,強化橫向連結系統與統一搜尋管道,以方便有需要的民眾,能更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服務。

二、針對需求對症下藥,阻止缺少評估的津貼濫發
  今年八月,政府的準公共化托育補助正式上路。然而,缺乏完善配套措施,不但令民眾一頭霧水,更只讓平價、優質的照顧體系難以成長。保母數量不足、幼兒園一位難求的現象依然存在。截至十月為止的統計顯示,在台北市願意加入準公共化契約的保母仍不到一半是六都中成效最差
  對此,許菡芸主張,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不應該只是發錢了事把人民的納稅錢當作政府卸責的工具。事前應當審慎評估,完整了解民眾需求;事後必當詳細追蹤,確保每一筆資源都有花在刀口上。如北市府取消重陽敬老金後,宣稱省下七億要建置的老人福利系統究竟在哪裡?有沒有真正照顧到弱勢長輩的需求?許菡芸認為,上述對政府資源分配的監督正是議員的責任。無論未來市長是誰,許菡芸都承諾用最犀利的眼光,緊盯每一筆預算,確保有限的資源能照顧最多的人。

三、善用閒置空間,增設公共托育機構與長者照護中心
  在硬體設施上,目前各行政區的公共托育機構與長照中心都明顯不足。與此同時,台北市的空屋率卻居高不下,超過六萬間空屋無人居住。
  因此,許菡芸認為,應當將合適的空屋作為興辦公共托育機構或長者照護中心的場地,妥善運用閒置空間。具體篩選標準可比照既有政策「公共家園」如:三樓以下、30坪大小、照護比為1:3等。透過此一政策,不僅可以緩解台北市過於擁擠的居住空間,降低空屋的比率,更能夠持續拓展公共托育的市佔比率與長者照護品質。

四、確保行動安全,打造人人可用的無障礙空間
  在日常生活方面,行動不便的長輩、幼兒與身心障礙者都需要一個更友善的無障礙環境,才能開心出門,平安回家。根據菡芸實際訪查發現,萬華區有許多巷弄狹窄、車輛與雜物佔用騎樓、人行道凹凸不平、交通號誌時間過短等問題,都將大大提升造成行動不便者出入的困難與風險。
  對此,許菡芸主張,政府應針對此問題進行評估,以通用設計的角度出發重新設計動線。包含交通號誌的規劃、人行道寬度與斜坡坡度測量等,同時提出規畫足夠停車格以緩解占用騎樓問題。

 五、拒絕罐頭遊具,打造特色公園

  曾幾何時,小時候熟悉的磨石溜滑梯,已經被眾多的塑膠遊具取代。隨著小朋友的年齡增長,以塑料和人工鋪面打造的公園,在烈日曝曬下不僅對小朋友的健康造成危害;缺乏刺激的遊戲空間,也無法鼓勵孩子出門玩耍。包含萬華的青年公園、中正的228公園,皆需要撤換以塑料為主的罐頭遊具及人工鋪面,並重新打造讓孩子自在玩耍的空間。

      因此,許菡芸主張,台北市各區的重點公園(如青年公園、228公園等),需藉由公民參與的方式,納入孩子和家長的設計意見,找回公園應該有的特色設計,讓孩子能有探索及成長的空間。

  許菡芸從2016年在好生活協會服務開始,即協助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於參與式預算中報告提案;後續亦以會員身份,協助國外特色公園案例翻譯。2018年在陳曼麗委員召開之親子停車位協調會中,代表特公盟爭取以兒童為出發點的空間設計,希望為在都市生活的台北孩子,爭取更好的生活。

【毛小孩】


  現代都市社會中,貓狗是許多人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家人。行政院農委會106年的統計指出,台北市已登記家犬169,263隻,家貓85,895隻,是全台第三高,僅次於新北市、桃園市。然而,在我們把貓兒、狗兒稱為「毛小孩」,把他們視為家人的同時,流浪動物卻依然是個難解的局。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最新的統計顯示,臺北市動物收容所理論上可收容動物的最大值僅有610隻,然而,截至今年8月,一共收容了1302隻動物是全台灣最擁擠的收容所。擁擠的居住空間,不但造成收容犬貓更為躁動、容易衝突,更使得環境髒亂、疾病蔓延等。接著,惡劣的生存條件造成犬貓外型不佳、情緒不穩,更難以提升認養率。最終,這些流浪動物只能在擁擠的收容所內終老,如此惡性循環下,收容所超收問題只會越演越烈。
  零安樂政策不應等於零配套,許菡芸主張,因應零安樂政策,政府應當投入更多資源在提升收容所品質、強化多元認養管道與推廣飼主責任及生命教育上,才能真正解決流浪動物問題。

一、提升照護收容所品質,提高動物領養率
  首先,要終結收容所內惡性循環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收容品質,讓收容所內的犬貓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健康、漂亮有自信的毛小孩才更有機會被領養。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多數人都更傾向從私人中途領養,而非公家單位。由於私人中途投入更多心力,讓他們喜愛親近人類。然而,這些照護耗費龐大時間與人力,許多自發性的私人中途長期處於寅吃卯糧、入不敷出的情況,苦苦支撐。
  許菡芸認為,政府應當提升收容所品質包含生活空間衛生條件乃至行為教導與行銷曝光,藉由不同階段環環相扣,讓收容所內的毛小孩更有機會重新有一個家。如此一來,才能根本解決收容所超容困境,也才是真正落實零安樂政策背後尊重生命的期待。

二、與民間機構合作,強化多元領養管道
  接著,除了收容所本身提升品質,吸引領養以外,強化其他多元的領養管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現況下收容所大多地處偏遠,且僅上班時間對外開放,對於一般的上班族而言非常不方便,大大降低領養意願。
  對此,許菡芸強烈建議政府與私人單位密切合作,開闢更多元的領養方式。如此一來,既能緩解私人中途搖搖欲墜的困境,更能和公立收容所間截長補短結合私人專業與政府資源,更加推廣領養精神。

三、推廣飼主責任,打擊非法繁殖
  最後,面對流浪動物問題,除了「開源」提升領養率,更要「節流」以降低流浪動物數。其中最根本的,便是推廣飼主責任與生命教育的理念。
  然而,光是法規制定並不會讓問題一勞永逸,後續的執行與落實,往往才是最困難的部分。因此,繼續監督政府執行非常重要。與此同時,除了絕育,正確飼養觀念的推行、打擊非法繁殖與減少動物虐待也同樣刻不容緩。因此,許菡芸呼籲,政府應定期檢查合法繁殖場,並加強取締非法繁殖場,以控管源頭,更杜絕繁殖場大規模棄養問題。

 

參選宣言|

我是許菡芸。三年前,從台大政治系和社會系畢業後,就進入基層蹲點。

這三年間,我多數同學成為光鮮亮麗的上班族,少數踏入政治,也是進入國會殿堂或是政府。我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進入最基層的社區,和新政黨社會民主黨的夥伴一起,從台北開始在基層蹲點服務。

會作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我相信,政治不能只存在課本理論、或口水辯論之中。政治,應該是要為了更好的生活而踏實努力,這是我的熱情所在,也是我投入基層的初衷。

很多人說,社民黨是拒絕財團綁架的新政治,理念很好,但,是否「不接地氣」?我在基層快三年的努力,就是要證明:社民黨不僅有理念,同時也能腳踏實地,進入基層,看見需求,「做實事」。

三年來,我們走遍各個鄰里,每年在社區公園舉辦好生活節,串連在地的青創小舖,以及服務長輩及自閉症兒童的公益組織,讓上千名居民實際體會好價值帶來的好生活。

在歷屆的參與式預算中,我們協助社區夥伴提案,與市場攤販一起推動傳統市場再生,用草根民主的力量讓公園共融、社區共好;從世大運開始,我們和二十個協力團體一同呼籲「讓剩食變聖食」,籌備百人營隊,激盪各色改造餘食的生活智慧......這些努力,為的是讓好生活、好政治的理念,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願景,現在就可以在社區中看到改變。

中正萬華,是我求學時期每天經過的風景。西門町承載了我的青春記憶,公館見證了我投入公共事務的歷史。不了解的人,或許會對這裡有許多刻板印象。不過,萬華目前其實是台北市第三年輕的區,許多年輕人、小家庭、和新手爸媽,選擇在這裡定居;中正區是台北政經中心,也是許多長輩的家。我希望和中正萬華的新移民、老住戶一起攜手,打造一個能夠讓年輕人安心生養、讓銀髮族樂活有照顧的好社區。

25歲的我,也許是台北市最年輕的候選人,但我會向中正萬華的年輕朋友與銀髮族證明:許菡芸,是你最好的選擇,因為,我,和你一起!

 

粉專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hsuhanyun/

立刻捐款|http://pcse.pw/7JR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