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津貼是偷懶卸責的擺爛行為,要求行政院立刻著手公共托育建置

2018-05-16

這兩天行政院風風火火的提出少子女化對應政策,原本以為拖延許多年的公共托育建置服務總算要開始進行了。誰知道行政院所端出的政策竟是,擴大育兒津貼發放、私幼公共化以及提高教師薪資。社民黨召集人范雲痛批,行政院刻意將公共化的理念與內容扭曲為現金補助、發放津貼,難道行政院認為這樣就能夠偷懶卸責,解決人民不敢生養小孩的問題嗎?

社民黨台北市中正萬華參選人許菡芸指出,發津貼對政府來說是人民最有感的舉措,就像過去馬政府發消費卷一樣。但是,作為一個25歲的年輕人,許菡芸直接告訴行政院,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許菡芸說人民不敢生小孩的因素太多了,低薪與高幼托成本是關鍵理由。目前,行政院未來擬擴大發放的項目是:0歲到2歲一般家庭每人每年補助新台幣3萬元,2歲到4歲每人每年3萬元;生育第三胎以上子女,0歲到4歲每人每年加發1.2萬元 然而,在臺灣未滿3歲孩童就讀幼兒園平均每月需支付的幼托費用是16724元新臺幣,3-6歲孩童就讀私立幼兒園每月所需花費10311元新臺幣。可見,行政院的補助方案連塞牙縫都顯不足。不但不足,而且還未能照顧到托育品質、托育人員勞動條件,理由在於,唯有非營利取向托育機構才不會為了獲利而想方設法地苛扣薪資、縮減施用在孩子身上的資本投入。

社民黨召集人范雲指出,行政院的三百億花得太卸責,這並非托育公共化的舉措,唯有拿出真正的政治意志,確實的利用中小學的閒置空間,才能真正做到托育公共化,一方面壓低父母托育成本(實質加薪),另一方面使得女性能夠投身勞動市場(形成雙薪家庭),才是真正讓人民敢生敢養,真正能夠快樂成家。

社民黨公共托育主張
普及公共化托育體系:逐年提高公立及非營利機構收托學齡前兒童之人數。現階段目標為0~6歲兒童進入公共化托育體系比例,應達七成以上。
反對金錢補貼:公共化的核心精神絕對不是一種「金錢補貼」,而是藉由政府公辦,又或是與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合作,提供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托育服務。
廣設社區非營利幼兒園:以社區共管力量,結合資源共享、弱勢扶助精神,營造對幼兒、教育者、家長三方共好的社區托育服務,至少一鄉鎮一家社區非營利幼兒園。
制訂保母定價機制,並由政府給予保母托育補助,長期而言保母應由政府聘僱。
強化托育及教保人員工會:目前臺灣私立幼兒園勞動環境不佳,違勞動法令狀況約達三分之二,除應強化托育工會,保障教保人員之教保人員勞動權外,應加強勞動檢查,提高勞動教育,以確保幼托服務之品質。
確實盤點國中小空餘空間,以利「公共家園」(0-2歲托嬰機構)和「公共幼兒園」(2-6學齡前歲照顧機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