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6
社會民主黨26日發佈人事異動,宣布由原為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真促會)執行長葉虹靈接任秘書長。葉虹靈現就讀臺大社會所博士班,她期許自己能夠與社民黨在推動社會重分配的工作上一起努力,以避免台灣邁向「1%所有、1% 所治、1%所享」的深淵。
召集人范雲則表示,將借重其轉型正義的專才,更凸顯社民黨讓除重視經濟模式與社會結構改革的五弓一箭政策外,也重視轉型正義的政見,這也是台灣下個民主發展階段的重要基礎。
立院國民黨團持續杯葛法案,民進黨團未更積極投入
葉虹靈指出,轉型正義作為民主化的基礎工程,在台灣民主轉型近三十年以來,並未兩大政黨得到太多重視。李登輝時代的「只補償不究責」原則高度制約了後續的轉型正義發展。陳水扁政府雖在檔案開放、白色恐怖監獄保留上有所進展,但未投入資源系統性地推動相關工作。馬政府則未見理念,多為被動回應民間團體訴求。
葉虹靈強調,近年來國民黨立院黨團甚至還持續封殺民間團體法案,國民黨該為台灣轉型正義的停滯負起最大責任。而民進黨過去的轉型正義則多與政治操作連結,無助議題實質進展。而且民進黨雖有個別立委關注轉型正義,但面對國民黨的杯葛,也未見民進黨團積極嘗試突破限制,民間難以評估該黨對轉型正義的重視程度。
轉型正義靠進步小黨
范雲認為,轉型正義工程千絲萬縷,牽涉政府不同部門政策與資源分配,作為準備進入國會的第三勢力政黨,社民黨宣示未來將會優先推動民間團體倡議許久的「轉型正義三法」,三者分別與「正義、真相、補償」等轉型正義核心訴求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一、「正義」:修改國家安全法:拆除政治案件上訴的門檻,恢復政治受難者追求正義的基本權利,也讓公務員的不法行為有被釐清與追究責任的機會。
二、「真相」:推動政治檔案特別法:在追求歷史真相的集體公義需求,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追求衡平,由政府投入更多資源,主動挖掘整理歷史。
三、「補償」:修改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發還或補償戒嚴時期政治犯遭沒收財產,矯正不符法治國原則的「抄家式」沒收之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