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全世界稅賦最輕的國家之一,國民平均稅負率僅12.8%(OECD國家平均為33.8%)。稅收嚴重不足,使政府財政困窘,每年財務缺口超過2000億,負債達14兆。政府總支出無法增長,使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和各種公共化政策無法推展。稅收不足源於稅制不公,兩個主要的問題是:(1)對企業與富人過多的租稅優惠及減免措施;(2)未對資本利得課稅,受雇者租稅負擔反而沈重。
過去,政府先後利用《獎勵投資條例》和《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給予財團企業租稅減免,並用土地開發和資源調配等手段,直接補貼財團。原本促產條例應在2009年結束,取消全數租稅減免,不料國、民兩黨共同制訂《產業創新條例》,不但保留企業研發支出,抵減租稅等四項優惠,隨後便將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由25%調降到17%。近年來,政府實施的減稅措施還包括:將原本採用累進稅率的遺產及贈與稅,調降為單一稅率的10%;將原來土地增值稅「一生一次」適用10%的優惠稅率,放寬到「一生一屋」。這些減稅措施造成國家財政每年近1500億的稅收損失,而其優惠對象,很明顯的就是財團企業與富人。
租稅優惠(和其他政府協助措施,如整地設廠、代做研發和教育訓練),讓台灣資本家忘記企業的社會責任,習慣採取降低成本的獲利模式,而非可長可遠的技術創新與永續投資。現在,政府更變本加厲的籌設「自由經濟示範區」,企圖以農工原料輸入免關稅、營業稅、貨物稅;加工外銷百分之百免稅、內銷百分之十免徵營業稅等方式,進一步強化降低成本的經營模式;自經區計畫同時,還將醫療產業和高教產業去管制化,可能崩解台灣的公共服務產業。
為了匡正稅制不公、強化國家財政、調整經濟發展方向,我們主張: